欢迎访问千亿体育官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题教育为引,学思用中入局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项目管理的指引

图片作者: ; 文章作者:张印 张卓 ; 发布日期:2023-06-28 ; 点击:

摘要根据党的二十大部署,党中央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推动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围绕当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在学思用中促进项目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学思用、高质量发展

1引言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年奉建高速TJ09工区党支部的重大任务。项目党支部在主题教育学习中指出:党支部要把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学习,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党员干部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推动项目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如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项目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了项目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目的。如何做?笔者认为需要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思用中躬身入局。

2 问题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校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变革、创新、发展为显著特征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发展风驰电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技术产品迭代更新,各行各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项目也需要深化改革来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时代淘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目标,作为肩负使命的党员干部,都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惑。但是各项改革目标必须落实,党员干部怎么思考这些问题,并在研判中举其纲,疏其网,实现改革中开新局,育新机?答案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指引,在学思用中躬身入局。

延安学习运动的经验说明,紧跟时代步伐的应变之道就是学习。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让党员干部具有睿智的头脑,思想不僵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重新对党员干部发出学习的号召:“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党交付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时代中立足。

3 党员干部要如何实现以主题教育为引,学思用中入局?

3.1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

正是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出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将马克思主义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正是有了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主义;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又指导并推进新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新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求是》杂志2022年底21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员干部解决困惑,扛起责任,立足时代的前提。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整体把握其科学体系,尤其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并灵活运用,以解决工作中问题。

3.2 以主题教育为引,学思用中入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深入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当前,奉建高速TJ09工区正处在历史最佳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期,同时也与其他项目一样,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的种种挑战。如何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先进位?唯一的途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学思用中躬身入局。

3.2.1深入一线入基层的局。

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于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事实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

-习近平著作《之江新语》中《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所谓深入一线入基层群众的局,就是党员干部做决策、抓落实等一切工作都要从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一线员工的愿望和要求出发,从他们的意见建议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或者以本本教条出发来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聊视频也能了解很多现场情况,但现场的很多问题和一线员工的想法,往往不是电话和微信就可以讲清楚的,而是需要一线走访、实地摸排才能拿得到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经常、主动走到施工一线当中去,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洞悉民心,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淤点堵点,才能制定符合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做出适应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并引导和激励基层一线深入贯彻落实。

3.2.2 凝聚共识入战略的局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问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要有战略思维、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站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算小账细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项目在把握战略全局、凝聚战略共识、实现战略突破,推进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项目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团结一致、凝聚共识入战略的局,把项目经理脑子里的宏伟想法,转变为项目团队里每个人都能讲出来的那张共同规划图。这张规划图必须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我在哪里”,也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项目的现状是什么,在整个竞争市场处于什么位置,与同行相比有哪些差距,有哪些短板严重制约了项目发展;二是“我要去哪里”,也就是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我如何去那里”,就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清晰的战略路径,找出如何走向未来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项目团队要深入研究落实国家战略、集团战略,重点聚焦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同时对标国内外一流项目管理,聚焦“示范区、先行者”创建,制定项目的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在战略实施上,项目应以提升决策层的理念、管理层的能力为突破点,发挥中高层带头表率、指导监督作用,协同推进、统筹谋划,构建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管控、流程、绩效、专业、标准化项目管控体系。

3.2.3 携手共进入合作方的局

我历来主张,二十国集团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正如印尼谚语所说,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除了入基层一线的局,还要入合作方的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引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这句印尼谚语,生动阐明“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也给项目处理合作方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项目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所有合作方凝聚发展共识、共同发力才能实现。

对于项目部来说,合作方包括政府、业主、设计、监理、中试、总包、分包队伍和各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合作方有他们的考虑和立场,作为施工方我们也有自己的思路和考量。我们与合作方既有利益博弈,也有携手合作。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符合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明确所有合作方的目标,以大家的共同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因势导利,协商共进,合作共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花时间和合作方在一起,做好合作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合作方的建议需求,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工作方案。项目的协调沟通怎么做,合同管理怎么搞,进度成本如何抓,质量安全如何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党员干部都要从合作方那里去寻找答案、分析答案、论证答案。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都应该给自己明确与合作方交流互动时间,与协作方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如果不跟合作方聊需求和目标,只有一线汇报和自己臆想,很难抓住合作方的真需求、解决问题的真办法,更不要说高质量发展。

3.2.4 未雨绸缪入未来的局。

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指导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入未来的局,需要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于安思危,于治忧乱。”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忧患意识,迟早会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忧患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项目的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定要抱以深沉的忧患意识,伴以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当前,项目部在推进过程中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同志看不起新问题,看不到新问题,殊不知这有可能正是损毁千里之堤的小小蚁穴、掀起飓风骇浪的蝴蝶翅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解决路径有哪些,做到心明眼亮,胸有成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站在未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不仅能起到预防问题的作用,还能解决未来的问题。项目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解决表面问题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坚持把当前问题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在项目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

4 结束语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 图其志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2023年新年贺词

作为重庆目前在建最长隧道的建设者,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前进的路上有峡谷也有高山,有急流也有险滩,但是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引,坚持走基层一线,战略共识、协调发展、未雨绸缪的路线,我们就能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创造属于重庆交建隧道人的辉煌。